2019-08-28 13:11:55
{des}
近年来,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,减少环境污染,防止突发环境事件,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,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,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。保护环境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存环境,也影响着经济发展。“环保先行、规划引领、创新驱动、绿色发展”思路,始终把绿色循环发展作为基地建设的主轴线,以生态理念引领基地规划建设。在所有项目设计审查中,重点考虑环保问题。
据媒体报道,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开始研究,大宗货物集疏港“公转铁”的三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。计划到2020年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“公转铁”货量增加2亿吨左右。
为了缓解“公转铁”导致的港口配套设施不完善和服务能力不足,港口企业正在积极寻找对策。
今年9月底前,山东、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禁止汽运煤集疏港;2019年底前,京津冀及周边、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的矿石、钢铁、焦炭等大宗货物,禁止汽运集疏港。
虽然没有正式的文件出台,但是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,今年以来,从政府部门传递出的信号来看,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的“公转铁”,只是时间问题。
去年中国铁路总公司货运部主任表示,虽然铁路部门已购置车辆,但在高峰期敞车仍有较大缺口,加之2017年以来铁运集装箱同比增长超50%,也占用了部分敞车资源。
就运输能力而言,西煤东运的主通道——大秦线是满负荷运转,运力提升的空间不大。而瓦日线有增量空间,但沿线的配套设施还完善,运能释放受限。
在今年2月的原环保部的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正在抓紧研究起草“蓝天保卫战”的三年作战计划。在交通结构方面,重点是进行大宗物流由公路运输向铁路运输调整。
交通运输部今年不止一次要求,加快推进大宗货物集疏港,由汽运转向铁路运输。交通运输部部长在今年4月的一次会议上强调,既要做好中长距离货运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,又要积极做好“公转铁”两端公路短驳运输。
环渤海的港口中,在相当长的时间时,绝大多数港口的煤炭、矿石等大宗货物集疏港是以汽运为主。一下子转成火运,配套服务能力自然是捉襟见肘。
延伸到港口前沿的铁路专用线,大宗货物的储存能力,接卸能力等,都不是朝夕之功。
在运输结构调整的基调下,企业必须改变大宗货物以公路为主的集疏港方式。